【汉刘邦】刘邦 x 韩信 君臣关系剧情图解 (一)三夺帅印

最近重温央视98版《汉刘邦》,发现了很多小时候看剧时不曾发现的剧情细节和人物关系的微妙之处,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刘邦&韩信这对千古君臣的际遇了: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也为刘邦打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两人既有“解衣推食”的蜜月时期,又有请封齐王、功高震主的相互猜忌;到后来,也不知究竟是谁负了谁——果然这世上,只有“情”债最难偿啊!

接下来,我想用几篇文字具体分析一下剧中这君臣二人的人物关系,这部剧整体非常尊重历史,人物符合历史想象,也给了我开扒的动力。


首先从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三夺帅印”谈起吧:

陈平正欲劝仍是汉王的刘邦登基,但此时刘邦有更重要的事情

null

叫上夏侯婴,一队人马火速向韩信军营驰去null


来到帐前,韩信却去巡营了

null

与夏侯婴步入帐中,莫非又想故技重施“偷”虎符帅印吗?

null
却没注意韩大将军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身后了......


韩信稍事观望,便急驱上前行礼

null
咦,夏侯将军很知礼嘛(*╹▽╹*)


刘邦赶紧转过身来表达对将军的思慕(雾~)之情,看这脸变得多快╮(╯▽╰)╭

null

韩大将军才没这么天真呢,不过既然主公都这么说了,只好勉为其难

null
内心os:我可不希望你对我“牵肠挂肚”(。•ˇ‸ˇ•。)


汉王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切正题

null
这才是你真正“牵肠挂肚”的吧┓( ´∀` )┏


韩信一愣:你当我傻吗?

null
确实是极好的“教诲”......


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o(╯□╰)o

null
是替“齐王”拿,还是替你“汉王”拿呀~


夏侯婴走后,继续寒暄,注意刘邦称呼韩信时的一个细节:由“齐王”变“将军”

null

寒暄完毕,再由“将军”变为“齐王”,称呼愈恭敬,则内心愈......

null
韩信最后一声“请”字,坚决且不容置喙,两人间表面上互相谦让,实则已暗流涌动


分宾主坐定,韩信对主公还是要客气一下的

null

可刘邦根本不理你那一套,直接切入正题

null

韩信冷笑×1

null

嘿嘿,可最不“信任”你的就是我呀~

null

刘邦还想说什么,夏侯婴已拿虎符帅印来到帐前

null
注意刘邦的小眼神,以及韩信停在半空中的手~

PS:夏侯将军很实在嘛,开始还想着给齐王


韩信有点急了

null

表情渐渐真诚:我这都是为了你呀,齐王~~~

null
嘿嘿,明知故问╭(╯^╰)╮


略一陷入沉思,冷笑×2

null

要的就是这句话,只要虎符帅印到手,还管你怎么想吗?

null
韩信的脸色已经罩不住了......


然而还没完

null

韩信愣了一下,抢先一步道:

null
轮到汉王愣了......这眼神儿~


冷笑×3

null

汉王脸上乐开了花,心里......

null

冷笑×4

null
汉王你先习惯一下,等你当了皇帝之后就要经常面对这样不咸不淡不阴不阳的冷笑了┓( ´∀` )┏


封在哪里你不是早想好了吗?

null

韩信,你想当新“汉王”?!

null

正主是不会同意滴

null

预感不好......

null
韩信这个怨呐~


“思索”片刻

null

韩信已呆

null
一个挥斥方遒,一个欲言又止,说是商量,哪有你说话的份儿啊┓( ´∀` )┏


韩信哀怨到了极点......真的是哀怨,而不是什么失望、绝望之类的感情

null

反正装傻充愣我最在行,哼哼~

null字幕有一处错误:楚国乃“将军”父母之邦

说也无用,何必再说,只是此时韩大将军是连冷笑都笑不出来了

null


按《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短短不到五十个字,演绎出如此一段暗流涌动的夺权之争。历史上二人当时的心境,后人已经不得而知,电视剧中将此情节进行了扩写,在合理的史实基础上进行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合乎逻辑的君臣关系。

毫无疑问,在刘邦与韩信的关系中,刘邦是绝对强势的一方:于军权,想予便予,想夺便夺;于爵位,同样如是。因此他可以谈笑自若、笑里藏刀;另一方面,刘邦在内心深处又是非常忌惮韩信的,不仅因为后者国士无双的才华、齐地封王的底气,也因为他刚助自己灭楚,从各个角度来看,解决这个继霸王之后这一主要矛盾,用兵不血刃的方式是代价最小也是最为理想的。

而韩信呢,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在汉王心目中的位置,从对话中便可看出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多多少少仍然心存幻想,否则就不会对刘邦说出“汉王这样,岂不是置韩信于水火之中吗?”——这样的话。有希望才会有失望,如果一开始就不抱希望,那自然也就无所谓失望了。

韩信对于刘邦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给了他施展抱负的平台;另一方面,他也用毕生所学报答明主,为大汉建立立下不朽功业。因此,在韩信心目中,他虽是臣子,但他并不愿意做刘邦的附庸,在人格上他非常追求独立与平等,这一点可以说颇有先秦时期士人遗风。

从个性上来说,韩信身上有两点突出而矛盾的特质——隐忍和高傲,在这里都得到了展现。因为傲气,而不愿“摧眉折腰”;因为隐忍,又不会当庭发作。所以,才会怨怼,才会不甘,才会冷笑,才会语出讥讽......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骨子里又有一种文人的气质。

其实嘛,经天纬地的大才之人,往往都是不服管的,刘邦深谙驭人之术,不会不懂。面对臣子的冷嘲热讽,还能谈笑自若、抓大放小,的确有不拘小节的君王之气,这种洒脱大度的气质,也恰恰是高祖的人格魅力之一。

两人的较量,现在正式开始。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评论(13)

热度(130)

  1.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芳洲拾翠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