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存档,关于韩信在正史中的形象流变以及史家评价的进化。

历史也无外乎人性,真打动人心的不是正统思想,而是天理人心~

这就是班固相对于司马迁、司马光两大史学家的差距了(至少在韩信这件事上,差距挺明显o(╯□╰)o)

我最初接触到的评论就是《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太史公曰”和“臣光曰”,当时年龄尚轻,不太通人情世故,但也能看出两司马对韩信的同情和欣赏;同时也觉得对韩信的批评好有道理......随着年岁渐长,我倒觉得这两段论述,特别是司马光的评论,明为批评韩信,实则批评刘邦啊~

比如司马光的“臣光曰”中: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结合前面的论述,不夸张地说这句话其实更适合高祖啊。无论如何,韩信确实对汉室立有不世功勋,但等来的并不是“报德”,而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死局,从高祖伪游云梦开始,对韩信就是名副其实、乃至变本加厉的“乘时徼利”了。

说到底涑水先生比较含蓄,表面上批评韩信你个臣子宽于律己严于待人,其实是指责刘邦为君上梁不正下梁歪啊。正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刘邦作为君主都没有做到君子之风,单方面只要求韩信恐怕不公平吧┓( ´∀` )┏

最喜欢的是胡三省的评价:

功过当相准,信功不可忘也。迎陈之礼可以赎自王之釁,拒徹之意可以免失期之罪,未有反计则当侯以次国,谋逆既露犹当宥其子孙。

这才是充满人文关怀和以人(性)为本的历史评价嘛~总有人苛责于韩信如何情商低、如何失臣节W( ̄_ ̄)W如何自取灭亡......就不会换个角度看,难道刘邦在针对韩信的事情上就做得完全无可指摘了吗?就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了?恐怕不是吧(〝▼皿▼)那一味指责下位者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

所以大概就是受《资治通鉴》的影响,我几乎没有受到过韩信究竟谋反与否的困扰。在我看来即使最后真反那也是被逼的,丝毫不影响淮阴侯本人光辉灿烂而短暂的一生。他只是选择用这种酷烈的方式来反抗权力的禁锢和命运的压迫,用自己的生命来献祭心中的理想与渴望~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古希腊悲剧之美的英雄主义史诗篇章。

最后一句大家忽略,梦中呓语(*^▽^*)

评论-26 热度-88

评论(26)

热度(88)

  1. 共11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芳洲拾翠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