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信】何不秉烛游(3)

前文链接:

【邦信】何不秉烛游(1)

【邦信】何不秉烛游(2)

游戏之作,博君一笑。

 

-----------------------------------------------------------------

(接上文)

 

一日,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设宴,席间为宾客试演新曲。

及至歌毕,主人再三劝酒,道:“此乃汉帝新作《鸿鹄歌》,我观其词情真意切,便让仙姬谱了曲来。舞乐粗陋,众仙友莫要见笑。”

适才韩信听闻“羽翮已就,横绝四海”“虽有矰缴,尚安所施”,便已不悦;又见仙姑如此说来,更是愁闷不堪。怎奈自己做客至此,不好扫兴失礼,只得低头饮酒。

忽见姮娥奉酒来祝:“蒙兵仙日前下顾,寒舍蓬荜生辉。”

韩信起身还礼毕,广寒宫主因问道:“只是将军许久不来,不知我等待客有何不周之处?”

韩信忙道:“上仙说哪里话?信诚惶诚恐。小子叨扰再三,蒙诸位不弃,盛情款待,已是感激涕零。只是......只是我在凡尘确无甚留恋,实不敢再叨扰宝地了。”

“哦——无甚留恋?”仙子不禁莞尔。

“正是。”韩信正色道,“信昔日亲友,填沟壑、零落者各半。既已天人永隔,念有何益?况......其中至亲,大都已转世为人,早已抛却前世恩怨了。”

“那——他呢?”

“谁?”

“将军明知故问,自是新作《鸿鹄歌》者。”

“你是说他!”韩信强压怒火,冷笑道:“上仙何故有此一问?信不解其意。我与此人早已恩断义绝,他既非吾之君,我亦再非他之臣,夫复何言?!”

姮娥见对方已然着恼,便是不好再说什么。坐在一旁的孙武见状,举觞起身笑道:“仙子莫要理他,那日听闻汉帝为流矢所伤,兵仙可是惊得连棋子都掉了呢!”

韩信自知失礼,强笑道:“兵圣莫要拿韩信消遣了——望仙子恕仆失礼之罪。阁下有所不知,当日逐鹿问鼎之际,汉帝为霸王弓弩所伤,军旅劳顿,危在旦夕,尚能化险为夷;而今他既至尊加身,承天景命,受万姓供养,自有人来操持料理,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做无用之功呢?”

“多此一举?无用之功?——君当真这么看?”

韩信颔首而笑:“上仙那日也看到了,汉帝还乡,置酒十数日,与故人耆旧欢饮达旦;又作大风之歌,临风起舞,精神矍铄,纵有些微小恙又何足挂怀?”他稍顿片刻,又道:“况今日又听其作《鸿鹄歌》,词意练达,虽壮志难酬却也雄心未改,想必箭伤早已无虞了。”

姮娥望着韩信,欲言又止,终究只是叹了口气,道:“还是因为那日......哎,罢了!”

 


宴会已毕,笙歌散去。

韩信因在席上多饮了几杯,便有些不胜酒力。独自摇晃到一处僻静清爽的凉荫下,醉卧于一块平整光滑的青石上,晕晕沉沉地睡了过去。

朦胧中,似有人语越来越近——

“说来可笑可叹,赤帝子于梦中寻不见意中人,竟怪起我来!”

“终究是他造下的一段冤孽,怨得了谁?若不是当日急切间立下毒誓:‘死生不复相见’,何至于现在这般纠结?”

“诶——还‘当日’呢,这才没几日,又添了新愁!兵仙好容易心生恻隐,去月府观照一番风月宝鉴,又听到他说的那般疯话,饶是情圣也得思量再三了。”

“且慢,石上卧着何人?”

“原来是他——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了!也罢,既然虚担了个司梦之神的名号,我便也助他二人一助罢!”

“公如何能助得?终究还需这对冤家自行超脱才了。”

......

笑声渐杳,倏忽醒来。却早已仙姿无定,渺无踪影。

目之所及,只见旁有一石,上镌“钓梦池三生石畔”七个大字,亦真亦幻,如梦如烟。

 


时维四月,嘉令已尽。长安月下,春城飞花。

紫宸禁苑,华烛耿耿。九重三殿,寂然无声。

旧日章台红颜老,今夕椒房白发新。

近来宫中流传着一则前朝故事:十五年前东巡的御驾回銮,也是在这样一个墨色浓稠得化不开的暗夜。京城内有耆老语:“丙午岁,时见荧惑星君自西而来,当为大凶。”

汉十二年春,便是在这般惶惶人言中,和着更漏滴到了尽头。

千帐幢幢,灯火忽明忽暗;人影绰绰,众侍嘿然无声。

昔日的桂殿兰宫,此刻宛如阎罗十殿,令人心生畏怖。

熏风吹过连闼高堂,送来汉帝苍老迟缓的声音:“来人——起驾长乐宫。”

本是皓月当空,中尉禁夜的清寂良辰;既而阊阖洞开,仪仗巍峨,雷声隐隐自通衢向东迤逦而行。

至武库,忽听得黄门郎传令:“御驾暂驻——”由前及后,迢递声闻。

天子下辇,立于中宵。但见星汉流天,青烟罩地,腓魄朦胧,摇影山河。

 


广寒清虚,镜湖无波。

水榭中姮娥仙子正在把玩一件蚩尤玉瑗,韩信立于一旁,缓缓道出原委:方才于梦中醒来,前尘杳不可追,只余此物套于臂上。

“我观其上一环有‘乂二’二字,不知是否与宝地有关,故不请自来,还望上仙恕罪。”

“将军客气。当日黄帝在会稽镜湖锻铜铸镜,曾遗下蚩尤环一双,正是此物。只因那会稽仙郡又名‘风月宝鉴’,故取其‘风月无边’之意。会稽镜湖既汲月阴之华,与我广寒镜湖为一对雌雄的照世宝鉴,说是寒舍之物,倒也不差。”说话间,仙子将玉瑗交还韩信,“将军请看此处——”

只见这首尾衔连之物,另一环面上阴文刻着十六个小字:

     『雾隐红尘,华胥问津;往复难寻,莫被情牵

“将军既有缘入华胥之境,得见司梦之周公,也是因缘际会。只需于入眠之时将此物套于臂上,便可与尘世之人相会于梦中了。”

韩信拱手道:“仙子有所不知,我此来正为物归原主。韩信既已登仙,前尘便皆为云烟,亦不知有何人可见。此宝物留在我处未免可惜,还望仙子代我还予周公,谢其美意。”

“哦——果真如此吗?”

恰清风徐来,棹歌声起,韩信极目而望,那日情形又浮于镜湖中。

......

汉帝置宴沛宫,酒酣耳热之际,忽闻捷报来传:黥布、陈豨皆已伏诛。

刘邦倚剑而立,笑道:“会当日垓下破楚之际,寡人于日间小憩偶得一梦:见群枭南来,其势汹汹。便弯弓搭箭,射杀了为首的三只。醒来后若有所悟,便知韩信、彭越、英布之辈必反。无奈彼时形势所迫,只得隐忍迁就至今。后贼子果倍义忘恩,负我而去,旋踵又自取灭亡。当知天意不谬,命数早定。”

......

“果真如此。”韩信听见自己的声音清冷地回荡在平滑如镜的湖面上。

“将军......”姮娥欲言又止,“奴有一言请陈,公试听之。”

韩信忙欠身道:“还望仙子不吝赐教。”

姮娥踱了几步,立于水边,“汉帝当日立誓与将军‘死生不复相见’,确是无情,此乃君介怀者一;后复言倍义负恩等语,亦为无理,此乃君介怀者二。然诸事牵绊,情不由衷者,盖所难免。将军又焉知旧日君臣恩义为假,此时人前言语为真呢?”

韩信笑道:“仙子谬矣。恩恩怨怨,不过前尘往事,过眼云烟。汉帝所言,真也好,假也罢,都与信无关了。何况,他欺我负我无礼于我之处又何止于此?赤族之祸,血渍犹在;只言片语,何足挂怀?向者初临仙界,韩信或还余情未了。然如今是真已全然放下了。”

姮娥取过蚩尤瑗,望着韩信:“当真不悔?”

“不悔。”

“既如此——”仙子扬手处,玉环应声落水,“此物也无甚用了,不若就还予镜湖,一了百了罢!”

韩信大惊,望着宝器砸碎的湖面,如烟往事潮水般涌来。

......

十面埋伏里,四方楚歌声。

洨水畔三军待命,肃杀之气盈空;青山外夕阳西下,良辰美景无限。

汉王负手立于帐前,望着天际落日,良久无话。韩信正要觐见,见此景便立于一旁等候。

“齐王,来——”刘邦回头对走近的韩信笑了笑,又望向夕阳,“陪本王来看一看项藉的最后一个落日。”

“主公,臣正要禀报。一切已按部就班、安排妥当。明日此时,定要斩得霸王头献予大王阶下。”

“哦,这个不急,稍后再说。”汉王转过身来,直面韩信道:“爱卿,本王近日食不甘味、夜不安席,方才帐中观舆形图时忽觉疲乏,即小寐片刻。梦中见一五色赤鸟歌鸣而来,栖于梧桐之上,其声清越,若闻于九天之上。公以为何?”

“主公恕罪,臣不知。”

“将军既为楚人,焉能不知啊?”刘邦抚须笑道:“有凤来仪,自是吉兆!此乃吾平生未见之神迹,公灭楚兴汉,佐成王业,当为邦身侧之凤。”

“大王......”韩信抬头,正对上刘邦的双眸,所见一片澄明。

刘邦近前一步,执手成说:“望不负今日之约,成其嘉话,公与我共勉之!”

韩信纳头便拜:“信飘零半生,得遇明主。今正当报君大恩,死生当不足惜!惟愿以臣微渺之身,为大王贺万年之寿!”

刘邦扶起韩信,紧紧握住他那一双手。

韩信听到眼前人的声音:“愿共东海之波,南山之木,西池之岫,北宸之光!”

......

远处,灵妃唤月,笙歌又起:

......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惟有老易悲。

远在尘世的人,自然望不见月中那阵阵涟漪,听不见云间那哀哀仙乐。

汉帝仰头望着残月,半天悠悠问道:“今日是乙巳还是丙午?”

太仆立于一旁,屏气回道:“陛下,现还未交子时,尚为癸卯日。”

“还是癸卯日啊......人一旦衰老,这光阴竟比精力还不济,过得如此之慢。朕何时才能再见月圆呢?”

“陛下善珍万金之躯,自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刘邦微笑着闭上双目,轻轻摇头:“爱卿不必瞒我,寡人怕是等不到那一日了。”

“滕公......”汉帝忽然回眸直看着太仆唤道。夏侯婴抬头望着君王,不知其所以然,又低垂下眼帘,只听得耳边那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苍老如寒山上的万古冰雪,遥遥从远处飘来:“......将军、君侯、爱卿——你喜欢哪个称呼?我最喜欢的还是当年在沛县一处玩闹时的那个‘夏侯兄弟’。”

“陛下......”

“让朕说完——朕......是啊,朕......现如今‘朕’是越说越顺口了,连‘寡人’都提得少了,都快忘了‘我’是怎么说的了。”夏侯婴低着头,只闻汉帝那悲凉的笑声幽幽荡荡萦绕在耳畔,“刚刚,就在车上,我又做梦了,这次是在汉中,兄弟还是滕公,还给我驾着车马......还有好多好多人呐......”

夏侯婴见他说得凄凉,躬身劝道:“陛下,夜黑风高,更深露重,此去长乐宫还有一段路程......”

汉帝置若罔闻,只是喃喃道:“好多好多人呐......活着的、死了的,还在的、去了的......子房、萧相国、诸爱卿,还有郦先生、纪将军,甚至连项王,怀王、彭越、英布.......该来的,不该来的,想见的,不想见的,都到朕的跟前来了......可没有他,哪里都没有......”

“......陛下身系天下万民、动止关乎海内安危,当慎思保重,早自安歇......”

“......朕只是想再看一看朕的凤凰,哪怕只一眼......”汉帝仍旧沉浸于愁绪中,似是自言自语,似是对人倾诉。

“陛下!”夏侯婴提高嗓音,正容恭谨更甚道:“臣请陛下登舆回宫。”

月上中天,万籁俱寂。

良久,汉帝笑道:“请公为朕驱驰。”夏侯婴听来,那声音比今日的月色还要黯淡凄凉。

扶万乘之尊登辇,锦衣下的躯壳似空空荡荡又似泰山将倾。

天子在舆前对近臣叹道:“今日烦公再为朕驾一次车,以后怕是没机会了。我只想......再听一听那长乐宫的钟声。”夏侯婴抬头,见眼前风烛残年之人遥望着远方,兀自感喟:“那定是长安城一天里最华美的钟声。”

车辚辚,马萧萧。大驾卤簿衮衮向东而行。

远处,更起声落。细听来,却是:“咚!——咚,咚!”一声重似一声,撞人心房。

 


是夜,汉帝驾崩于长乐宫永寿殿。

是岁,汉十二年丙午四月甲辰日。

他,终究没有等到日出扶桑时那不远处的袅袅钟声。

 

------------------------------------------------------------------------------------------------------

 

这一篇是写的刘邦去世前回光返照,从未央宫赶去长乐宫的故事。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星期,好歹是写完了,赶在高祖忌辰+节日这一天发出来了。因为写得很不流畅,所以大家可能看得也比较痛苦,这个真是我才疏学浅,没能耐写出想要表达的感情,还请原谅。

 

一些设定还是沿用前文,比如月上镜湖与会稽(绍兴)镜湖;“风月宝鉴”取其本意,即代指会稽(今绍兴),胡乱附会,大家知道即可。

 

“乂二”版权归属泰山斗母宫。蚩尤玉瑗的设定来自于清乾隆的白玉蚩尤环(如下图),古人称“环”又为“瑗”,其上有:

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连

乍看玉人镯器,不殊古德澹禅

往复难寻端尾,色行底是因缘

雾盖红尘,温句可思,莫被情牵

之语,我稍稍改动,版权依然归属乾隆o(╯□╰)o“钓梦池”之“钓梦”二字借用了借用了柯文辉先生的回忆小品类文集《钓梦》,版权归属柯先生;至于“三生石”提前了几百年,这个细节不要在意了,反正是在天宫┓( ´∀` )┏


 

刘邦去世那年为丙午岁,古时丙午丁未为凶年,荧惑守心也是凶兆,所以借用了这个设定,当然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一年荧惑星有没有出来活动,至少史书上没记载,应该是没有吧 ̄□ ̄||

 

刘邦与夏侯婴对话时提到的天干地支,乙巳、丙午为甲辰后两日,癸卯为甲辰前一日,汉十二年四月甲辰为农历25日,所以是残月。文末的更声,代表了“三更”,是新旧日之交。

 

至于那两个梦境,其实都是事实。只不过刘邦在不同的场合都只说了一半,留了一半,不幸被韩信在另一场合听去了当年被隐藏的另一半真相而发生了误会~~希望我文中写明白了。

 

至于垓下君臣盟誓,借用了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寺》中的部分意境:

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

并感谢94版《三国演义》中,明为邹氏暗写典韦的《淯水吟》给予灵感: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灯昏昏,帐深深,

浅浅斟,低低吟。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

 

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

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

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愉悦,明朝隔远津。

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

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

生死在一瞬,荣耀等浮云,

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

灯昏昏,帐深深,

君忘情,妾伤神。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试听:淯水吟—毛阿敏

在此感谢王建与谷建芬两位老师。


虽然写不出来邦信二人的命运纠结感,失之小气做作,但本人绝无有意扭曲两位主人公和他们的感情哈。可笑之处,一切责任归属于我。

 

最后,大概下一章完结,感谢大家的支持。


评论(17)

热度(84)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芳洲拾翠 / Powered by LOFTER